电弧炉炉底吹氩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4-04-09
上世纪80年代,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等企业分别尝试在电弧炉底部安装底吹装置,但其长寿及安全问题未能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钢铁研究总院提出了“电弧炉顶底复吹”的概念,即以供电为基础,采用熔池上方吹氧及炉底吹氩的方式,实现电弧炉炼钢的节能降耗。该研究曾被立为冶金工业部‘七五’项目,在长城特钢公司电弧炉进行工业试验,但由于各种技术原因项目未能实现工程化。与此同时1992年德国蒂森·克虏伯开发的非接触式底吹在南非某钢铁公司成功应用,取得的经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但该技术并未被推广。另外在北美的多法斯科双炉壳165吨电炉炉底吹氩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如下图所示。
电炉底吹世界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等企业分别尝试在电弧炉底部安装底吹装置,但其长寿及安全问题未能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钢铁研究总院提出了“电弧炉顶底复吹”的概念,即以供电为基础,采用熔池上方吹氧及炉底吹氩的方式,实现电弧炉炼钢的节能降耗。该研究曾被立为冶金工业部‘七五’项目,在长城特钢公司电弧炉进行工业试验,但由于各种技术原因项目未能实现工程化。与此同时1992年德国蒂森·克虏伯开发的非接触式底吹在南非某钢铁公司成功应用,取得的经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但该技术并未被推广。另外在北美的多法斯科双炉壳165吨电炉炉底吹氩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如下图所示。
其的流量试验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试验结果数据如下:
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针对国内外电弧炉炼钢的现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并赋予新的技术内涵,即以集束供氧应用新技术和同步长寿的多介质底吹技术为核心,实现供电、供氧及底吹等单元的操作集成,满足多元炉料条件下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的技术要求,并从2011年开始实现工程化。随着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发了底吹氩技术,包括飞龙科技、盛达冶金、恒阳科技、江苏恒立、同联冶金、长春电炉、阿普电炉等,还有许多厂家自行设计制作的炉底吹氩。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量设定问题,5-500NL/min的流量大家都在使用,我们可以和国外dofasco165吨电炉使用流量10NL/min比较下,该公司在不同流量做了很多年的试验,终定下10Nl/min的使用流量。
2)氩气泄漏问题,流量下就不允许有泄漏,直接的方式就是焊接,焊接好就不会漏,也不用检查。
3)打弧问题,有的电炉接地线有问题,底吹要做绝缘就会减少很多。
4)堵塞问题,由于单班生产引起的堵塞问题,可以氩气一直开启解决。其他堵塞问题要仔细判断,一般认为有泄漏造成的。
5)效果问题,国内太多指标好的电弧炉没有安装底吹氩,所以效果存在争议。炉底吹氩的流量和集束氧枪的射流流量相比,相差3个数量级,其所带来的传热和传质效果究竟是哪个更好,只能从长远看未来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
关键字: